您当前所在位置: 主页 > 各县动态 > 古县

古县:“庭院经济”开启农户“致富门”

发布时间:2024-09-03 17:06|栏目: 古县 |浏览次数:

古县通过政府引导、奖补扶持、示范带动、梯次培育等举措,鼓励农户特别是脱贫群众,充分利用家庭院落、房前屋后空闲地,因地制宜,发展庭院经济,开辟新的致富路径。

处暑时节,走进古县岳阳镇张才村红南庄,一个个蔬菜大棚,硕果累累;一座座圈舍,鸡羊成群。农户们在房前屋后,忙碌劳作,庭院经济发展一派生机勃勃。

村民宋兆斌忙得不亦乐乎,除了给鸡、羊喂食、投料,还得精心打理蔬菜大棚。

古县张才村红南庄脱贫户(监测户)宋兆斌:最近几年,我搞圈舍养殖,发展了100多只鸡、11只母羊,政府先后给我奖补了4000块钱,今年我用奖补的钱,个人又添补了500块钱,建起了这个蔬菜大棚。

大棚占地一分半地,种植豆角500多株,在宋兆斌的精心管护下,平均株产一斤半,按现在市场4.5元销售,本季豆角大棚销售达3500多元,另外,加上再种一季白菜,全年大棚种植保守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。

今年41岁的宋兆斌,因病导致肢体残缺,在当地政府的号召和帮扶下,宋兆斌在自家庭院的空闲地,发展起了圈舍养殖和大棚种植经济。

古县张才村红南庄  脱贫户(监测户)宋兆斌:现在全年鸡、羊养殖能收入两万多元,另外今年蔬菜大棚种植创收五千块钱,政府另外还要再奖补两千多元。我对发展庭院经济是信心十足、干劲十足。

古县张才村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胡双印:发展庭院经济除了政府给资金奖补,我们村集体还拿出1万多元进行了水网改造。在具体实施中,我们实行四个统一”——统一建棚、统一种植、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,以确保庭院经济在我们村真正扎下根、发展好,让农户增收致富。

庭院不大,但效益不小。目前张才村红南庄已集中发展庭院经济25户,户年均收入达万元以上,成为古县庭院经济示范村。

古县岳阳镇 副镇长 樊剑笔:重点打造包括张才村在内的5庭院经济示范村,进行先行先试,不断积累经验,创造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做法,以此带动各村庭院经济集中连片发展。

据了解,今年古县乡(镇)村两级先后制定出台了支持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实施方案,强化组织领导、政策支持、资金奖补、技术服务,突出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程序化;强化庭院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结合、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相结合。目前,古县已打造特色种植、特色养殖、特色文化旅游、特色加工以及生产生活服务等庭院经济示范户66户、一般农户352户。庭院经济的不断涌现,开辟了农户新的致富路径,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。

来源:临汾广播电视台

编辑:郭鹏

 


Copyright© 2023 临汾乡村振兴网 版权所有 邮箱:lfxczxw@163.com 备案号:晋ICP备202200468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