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宁:昌盛昌宁·芳村问典(一)
发布时间:2023-03-26 15:05|
栏目: 乡宁 |
浏览次数:
一、龙鼻行政村(5个自然村)
柳阁塬,属地貌冠名。毗邻柳涧村落于沟涧,便以柳沟塬来佐称。后来人们附会了柳阁老弃官致仕的传说,新意悦然,渐渐为大家接受而流传。
龙鼻村,相传城北塬从云台山延伸到鄂河边为龙脉吉象,而龙鼻村正好处于巨龙的口鼻之上。人们便把这个圪台头地貌称为龙鼻子,村名遂称为龙鼻。
桥原村,村西有城北塬与石涧塬衔接的黄土崾岘。远远望去两塬相牵如一道虹桥,与之相连的塬面,人们就习惯称为桥原,在这里原与塬属假通。
内阳村,取山南水北之势。由于居中阳之东,取中阳“中午的太阳,如日中天”之意,且靠近塬面之里,以“内阳”相称。曾出土多处夏代文物遗存。
渰子村,村名源自先圣崇拜。弇兹是《山海经》中西方之神,擅鼓瑟、精医术、长于治病救人亦称素女。村里娘娘庙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人神育化。
二、西廒行政村(3个自然村)
西廒村,县内大村之首,历史上建有官方储存粮食的仓廒。因一东一西两个仓廒遥遥相对,人们以方位来称该村为西廒。抗战时是山西省立第二联合中学和若干政府机构的驻地。
胡寨村,北宋末年岳飞在风波亭被赐死后,人们为了表达对金人犯境之痛恨,便将该村称之为“骂胡寨”,后来,嫌称之不雅,遂改为胡寨。
柳涧村,传说本村四周素有柳树环绕,绿树成荫,始称柳圈,后来不仅村边绿植围绕,就连常年流水的沟涧都是遍植柳树,遂演变为村名“柳涧”。
三、东廒行政村(5个自然村)
驮腰坡,位于城北塬最大崾岘之坡顶。崾岘者,是两侧山峁降雨冲刷下,山凹不断侵蚀而形成的地形。方言发音故,人们对大崾坡习称“驮腰坡”。
东廒村,历史上建有官方储存粮食的仓廒,因其位置与邻村一东一西遥遥相对,为了区别村名与仓廒的功能,人们就以方位来称其间的黍谷仓为东廒。
麻子角,处于城北塬的东北。在惜土如金的农耕文化影响下,人们受地垄边角撒种麻子的习惯,来命名了小村。既有区位特点,亦有着文化意蕴。
平原村,旧称屏远。因位处乡吉交界边缘,为防守计,赋小村为“屏远”。后因掣音之故,附会为平原村,倒也自然大方、通俗直白,未见不妥。
暖窝村,因小村庄坐北向南、负阴抱阳,地处四面遮掩的山坳之中尤其背风暖和,别有洞天,故村名以暖窝而名。
四、富家原行政村(3个自然村)
富家原,村名与地理区位、与村民心愿相关。这里属城北塬门户,塬面平整土厚地阔,是土地崇拜理念的富庶所望。也是富庶安康,追享太平的根基所指。
十里铺,距离县城十里之遥,位于乡宁与吉县的州县通衢之侧,历史上也是驿站、墩台、十里长亭设置之处。人们便以铺称村,谓之“十里铺”。
刘家原,原住民是明清年间从临汾刘村迁徙来,故以姓名村。乾隆一个叫刘文华的考取功名,曾任四川万县知县。人们调侃一人把人才辈出的乡宁县三斗三升芝麻官当完啦。
五、石涧行政村(4个自然村)
石涧村,亘石为底,达于两涯者,为石涧特征。村民久居塬上,上依厚土根深植稼穑,下凭涧水甘泉酿生活,光景倒也其乐融融,村里杨姓居多。
曹家垛,据传这里土地肥沃、宜生擅长,即使路边地埂也会草地丛生。有人将茅草收割打垛,亦可生财有道,故人们以草垛来直呼其名。
中阳村,邑中古村之一,村名一是取“中午的太阳,如日中天”之意。另外也有“鄂水之阳,邑中治所”而得名。左姓为村中人数居多者大姓。
南头村,在沟壑纵深、沟谷众多、地面破碎的黄土塬上,村落位置紧挨着当地较大村落中阳村,且建于中阳村的正南方,故名。
作者:闫玉明
编辑:郭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