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尧都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,坚决落实“四个不摘”,因地制宜推行“五个一”(每月一个工作任务台账、每月一次工作督查和排查、帮扶工作队每月汇报一次工作、每月一个问题清单、每月一份工作档案)乡村振兴工作机制,认真践行“主动想、扎实干、看效果”抓工作“三部曲”,奋力推动巩固成果上台阶、乡村振兴见实效。
一、压实第一责任,保持攻坚态势不松劲
尧都区坚持一把手亲自抓,一竿子插到底,强化政治责任担当,形成上下联动、密切配合、协同推进、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。
强化统筹领导。区委、区政府坚决扛牢政治责任,有力推动“三保障”、饮水安全以及问题排查整改等各项工作落地落实。严格落实“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”责任,县级领导包联14个乡(镇)和1个街道。对20个重点村(脱贫人口100人以上的)选派区直帮扶工作队,构建了以上率下、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。
强化专班推进。设立了15个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专班,完善了12项长效机制,层层压实工作责任,形成了自上而下抓工作的合力,聚焦重点,靶向发力,精准施策,保持攻坚态势不变、力度不减。
强化帮扶合力。抓实驻村帮扶,向全区20个村选派驻村工作队20支,驻村干部60名,通过有力压实责任落实,有效推动政策落实、工作落实和巩固成效提升。
二、紧盯“两类重点”,守牢防止返贫致贫底线不松懈
尧都区紧盯重点对象和重点区域,突出动态监测,注重精准帮扶,切实解决群众住房、就医就学、安全饮水、人居环境等民生问题,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。紧盯“三类重点对象”和低收入群体。以“听民意”为出发点,以“办实事”为落脚点,推行“四聚焦、四到位”抓实动态监测帮扶,及时精准锁定“三类”对象,因地制宜落实帮扶措施。启动大排查、大起底、大整改,全区1300余名干部参与开展集中排查,排查农户13.1万户,全面摸清生产生活情况,全区农村居民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。通过消费帮扶等针对性措施,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。
三、抓实“三个提升”,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不落空
尧都区坚持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循序渐进久久为功,对全区“三农”干部开展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全覆盖培训,统筹部署、协同推进,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、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。
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。上半年,254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000余万元,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2000余万元。贾得乡南孙村、石村联合发展,推行“2+N”模式,吸收周边10个村入股,利用位置毗邻、产业互通的优势,启动大型花卉苗木种植现代农业项目,联农带农成效明显。实现了协同发展、抱团共赢的良好局面,为我区其他农村合作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着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。一是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。改造刘村镇青城、陶家庄,金殿镇兰村、贾册,段店乡翟家庄,吴村镇北太涧、上太明、南太涧庄村级管网。二是实施农配网工程。2024年尧都区供电公司计划实施农配网工程24项,共计投资1.65亿元,目前已竣工项目14项,本年度计划竣工17项,剩余7项2025年继续实施。三是农村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。2024年度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工程涉及12条农村道路,总里程23.2公里,主要包括建制村通双车道2条2.9公里、自然村通硬化路5条8.3公里、县乡公路改造5条12公里,总投资2400万,目前12条农村公路已全部完工。四是建设5G基站。按照市政府《关于抢抓机遇加快5G产业发展的通知》要求,全年计划在农村部分区域补盲建设5G基站78处,目前已全部完成78处5G基站建设。五是建设乡村卫生(院)室。我区14个乡镇设置14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,254个行政村设置291个村卫生室。村卫生室面积均达到建设标准,基本医疗设备配置齐全,数量达到32种以上,药品按要求配置60种以上,实行了统一配送和药品零差率销售。乡村地区已实现基本医疗和医保专线全覆盖。
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。下发了《关于在乡村治理中进一步推广运用“积分制”“清单制”有关工作的通知》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治理、村党支部、村民委员会、村集体经济组织运用“清单制”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成立了乡村治理工作组和积分制、清单制工作指导专班,唱响党支部10项清单,村民委员会6项清单,集体经济组织18项清单“三部曲”。明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任务、服务等事项。各基层组织围绕“三部曲”进一步拓展。刘村镇北芦村、沙桥村形成清单202条、42项群众办事流程图并进行了公开上墙,群众参与人数达2800余人次。全区14个乡镇1个涉农办事处均制定了清单制实施方案和积分制实施管理办法。区、乡(镇)、村三级形成上下联动长效机制,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。
作者:韩亮亮
来源:临汾市农业农村局
编辑:郭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