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平阳,1983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市,榆林正立国际建材城董事长,榆林泰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,榆林闽商新生代企业商会会长,榆林市第五届人大代表代表。
如同许许多多被称为“东方犹太人”的福建人一样,郑平阳也有着一颗属于远方的心。
从学校出来,在家乡南安县一个乡政府办公室工作两年后,他决心像家族里的大多数人一样,到异乡去寻找自己的未来。
2005年,22岁的郑平阳第一次来到榆林,而郑平阳选择到榆林发展的举动就像是一次“占卜”——去甘肃的平凉追随叔父的时候,他们打开一张中国地图,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,最后就选择了榆林。
2005 年的榆林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名声,都无法与今天相比。郑平阳来到榆林后,住在南门口的长城饭店。初来乍到,人生地不熟,生意在哪里?事业怎么发展?刚刚踏入江湖的郑平阳一头雾水。但勤奋可以拯救人,他每天都坐着班车到各个县的工地上去转,推销他的消防器材。语言不通、没有人脉、经验不足、酒量不行——摆在郑平阳面前的困难一重又一重,他在长城饭店住了 3 个月都没有接到一单生意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已经熟悉了产品,可以为客户详细讲解产品的性能和优势,虽然如此,但仍然没有做成生意。
尽管屡屡面对失败,但年轻的郑平阳似乎从不气馁,他依然乐呵呵地到各个工地去转悠,去和工地的负责人聊天。只是,令他难堪的是,他连自己也养活不了。
挫折没有击倒笑呵呵的郑平阳,他决定扎根榆林,于是就租了一间小平房当家,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逐梦之旅。
一个在异乡逐梦,租住在一年 1800 元的小平房里的生意人,此时连生存都成了问题,郑平阳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接济。
“一切都会好起来的”。无论面对怎样的窘困,郑平阳的内心依然坚信未来会是美好的。那几年,榆林南门口头一班到县里的班车上,总有郑平阳的身影,他到县里一跑就是一个星期,各个工地都去。后来他觉得,他比榆林人还了解榆林各县的情况。
终于,红太阳家具城的施工管理者让他报个价。兴奋的郑平阳赶紧拿来图纸请亲戚帮忙做预算。他战战兢兢地提交上去的报价比别人低了2/3,郑平阳的消防生意就这样开始了。尽管施工过程中面临诸多麻烦,但他依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程。
而郑平阳能接下体育局的项目,完全是靠勤快。他当时租住的房子离工地不远,没事他就到体育局的工地上和甲方的负责人聊天、沟通,一遍一遍地交流,终于让甲方认可了他。后来,他的生意逐渐步入正轨。
2008年年底回家时,他和父亲对了一下账才知道,这几年他在外跑业务,一共向父亲借了38. 6万元。这一次,已经在榆林站稳脚跟的郑平阳还清了父亲的借款,还办了婚礼,又买了辆雅阁汽车。
几年的磨炼让郑平阳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初步的打算。他觉得随着榆林经济的发展,自己必须先人一步,让生意正规起来,必须注册公司,靠业绩、实力和诚信赢得市场的认可。
看上去温和的郑平阳是个行动派,他既能谋划,又善于动手,而且对事业发展有自己的认识。郑平阳的消防工程业务从一开始为民营企业服务,到后来逐渐为国企、央企服务,越做越顺畅,越做越红火。
随着业务的扩展,郑平阳在榆林得到很多人的认可。2016年,他当选为榆林市政协委员,而且是那一届政协委员中仅有的两位外乡人之一,同年,他又当选为榆阳区人大代表。
2016年,在榆林的商海中摸爬滚打10多年的郑平阳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商机-榆林还没有一家石材城。于是,郑平阳马上开始考察、调研。最后,他选址在高新区,成立了正立国际石材城。
这个总体投资超过2亿元的石材城规划设计先进合理,市场定位高端精准,环保措施科学到位。
2016年12月28日,榆林市闽商新生代企业商会成立,这是一个由在榆林的年轻一代闽商自愿组织的商会,是国内第一家新生代闽籍商会,郑平阳当选为会长。
2017年7月25日至26日,绥德县、子洲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,榆林市闽商新生代企业商会在会长郑平阳的倡议和带头捐助下,全体会员积极参与捐款捐物。
2018年,榆林市闽商新生代企业商会入围陕西省民政系统“示范扶贫”单位。郑平阳说,商会今后将继续做好扶贫工作,为榆林脱贫攻坚贡献力量。
如今,在榆林生活了十几年的郑平阳已把自己完全当成了榆林人。榆林电视台《建设榆林的他乡人》栏目组对他进行了报道。他已经从刚来时会流鼻血,到今天喜欢上了榆林;从刚开始喝两瓶啤酒就会醉倒,到现在已有了榆林人的豪爽大气。他不断把自己融入榆林社会事业的发展中,他认为这既是自己对人生选择的追求,也是促进榆林发展的手段和措施。
文章来源:榆林市未来企业联合会
编辑:王晶琳